张掖市民乐生态环境监测站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支撑、引领、服务”基本定位,遵循“实现大监测、确保真准全、支撑大保护”总体思路,立足职责分工,以准确、及时、全面反映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主线,严密筑牢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根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全省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评估情况的通知》,张掖市民乐生态环境监测站被评定为“全省示范性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获得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评估奖补资金50万元。
补短板、强弱项,强化监测站能力建设。严格按照《甘肃省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建设指导意见》《甘肃省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建设评估方案》和《张掖市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差异化监测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不断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完善硬件设施。一是加强仪器配置。监测站现有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共77台(套),包括日本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戴安离子色谱仪等各类水、气、声采样和监测仪器,基本满足资质认定项目的监测需求,极大提升了对各类污染物的监测准确度与分析能力。二是强化内部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工作,确保质量体系文件有效运行,主要对技术表格、管理表格、原始记录、检验结论、检验所用的标准、规范规程、报告等方面逐项排查,重点对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样品制备、实验室分析及报告编制等环节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真正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准、全、快、新”。三是积极参加监测大比武活动。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1人获得个人表扬,张掖市生态环境系统2024年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暨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民乐监测站取得各县区监测站第一名成绩,1人获得生态环境监测比武优秀选手。四是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监测人员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站内人员到市监测中心跟班学习,目前监测站共有8人,其中事业单位七级管理人员1名(正科级),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名(其中:工程师二级岗位1名,工程师三级岗位5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人。
扬优势、固根基,密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拓展城市、乡镇、农村、工业园区四位一体的监测广度和深度,基本建成覆盖大气、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按照《张掖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在水环境监测方面,以科学评价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实现全县46个乡镇和3个万人千吨集中式水源地监测全覆盖,设置双树寺水库地表水省控断面1个,10万亩以上农田灌区水质点位3个,农村县域河流湖库监测入境断面点位1个,农村农业面源控制断面童子坝河上中下游点位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位2个,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周边地下水专项监测点位8个,原民乐铬盐厂旧厂区铬污染场地及铬渣场土壤修复项目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专项监测3个;在大气监测方面,聚焦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预警预报,设置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开展工业园区空气质量专项监测,涉气企业监督性监测3家企业,点位13个;在噪声监测方面,全县共设置区域噪声点位103个,道路交通噪声点位20个,声功能区点位7个;在土壤监测方面,在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设置厂界周边建设用地10个点位,农用地厂界周边5个点位。
提质效、促提升,为精准治污提供数据支撑。按照《张掖市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差异化监测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民乐县和山丹县区域联测,民乐监测站主要负责民乐县和山丹县水和废水监测,积极组织开展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污染源等各类监测工作,2023年、2024年共出具监测报告70余份,编制监测专报30份,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不断夯实测管协同机制,积极配合环境执法采样监测工作,完成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两轮省级督察信访投诉监测工作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强化对人员、仪器设备、监测方法、手工和自动监测等重要环节的质量管理,通过人员考核、实验室比对监测、能力考核等方式,确保环境监测数据质量,2024参加省市市场监管和生态环境部门能力验证5次,结果均为“满意”,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被评定为“全省示范性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成绩来之不易,重任始终在肩。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2025年,张掖市民乐生态环境监测站将以此为契机,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持续巩固成果,持续提升监测能力与服务水平,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推动民乐县县级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取得新质效,全力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哨兵”,以高水平污染源监测支撑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奋力谱写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民乐新篇章。